2020年11月18-19日,由中山市互联网应用创新协会举办的“2020(第三届)中山市互联网应用创新大会”在西区喜来登酒店盛大举行。大会会期两天,安排了八场活动,2000多次参加了会议。
在18日下午举行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论坛上”上,人类学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大鸣发表了《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革命”》的主题演讲,展示了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下面请欣赏周教授演讲全文。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下午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革命”》。
我想先从一个题外话开始说起。我们中山大学建了一个“天河二号”超算中心,这个超算中心曾经创造过好多次计算速度的世界记录。有很多人都会好奇,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那么我看了以后,工程师就跟我讲,他说决定计算速度的是链接。这个超算中心是由几万个独立的计算核心构成的,过去是用一种电子的方式链接,现在发展变革到光学的方式,将来要变成量级的链接。所以链接的速度越快,它的计算速度就越快。
我也由此想到了,我们现在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有两种流动的方式:一种是看不见的流动,就是互联网;一种是看得见的流出,那就是我们交通网络的改善。这两种流动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改变着我们周边的环境。所以我认为人才的需求就要看到这个变化,你只有看到这个变化才能站在一个高地,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做企业也是这样,我虽然不做互联网,但是我从20年前就开始研究互联网的产生对人的影响,包括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对社会的加速,对城市的影响。现在从大数据分析,根据导航的流量的数据分析,你可以看到人的流动方向。
我在1979年第一次来中山市的时候,从广州坐一晚上的船过来,那个时候航运是一种主要的流动方式。所以历史学家研究珠三角为什么有那么多次方言,而且有些镇与镇之间都不能通话,这是因为有众多的水网把陆地隔离起来了,对不对?那么现在随着高铁、航空、高速公路的兴起,我们人的流动加速了。这几年我一直在做的另外一个主题就是随着人口的流动,我们人口的结构在改变,我们城市在转型。中山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过去是以讲粤方言的人口为主的这样的一个城市,现在我们只能用普通话来交流。8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基本上都是讲粤语的,但是现在呢?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里面有城市文化的关系。随着不同的人群聚在一起,我们怎么样互相交流。我经常讲一个例子,就是现在村跟村联系发散的距离越来越远,不再像以前一样跟同一个村里的人或者邻村的人结婚。这种婚姻会导致不同文化的人组成家庭,所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甚至我们的家庭也要来一次革命。你看深圳就是xx的例子,深圳现在的离婚率是百分之五十几,结婚率是10%。所以这种流动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很多的便利,流动的加速当然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促进社会进步的很多方面。实际上,我们的产业也是这样的。你要xx有利的方面,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也要xx不利的方面,这也是我们将来、特别是政府官员要应对的。一个新的行业起来,意味着也有很多旧的行业会被冲到沙滩上去。那么实业就应该提高,政府的治理也是有预期性的,对不对?
区块链,这个概念是一个日本人发明的,是当前我们互联网平台的链接的基础。现在我们所有的平台都在用这样一个概念,通过大数据处理互联网产业里面发生的问题。它就是把一个个分隔的数据链接起来的一种方式,实际上还是链接。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数据要处理,怎么样才能够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数据?怎么样能够把数据迅速做出决策?这些会很重要。所以它会导致很多新的产业出现。
今天我们讲5G时代的到来,可能信息的传递量会越来越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政府机构都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信息复杂。面对着这么大量的信息,有正面的、负面的,你怎么样去选择?怎么样去相信?帮别人挑选可靠的可信度高的信息,这是肯定是将来可以发展一个产业。至少现在在图书馆就缺乏这种分析文献的软件。现在对于分析信息的研究当然也不是说没有,但还是比较简单的分析,还达不到我们的需求。
现在我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业,大概可以分成这几块:数字产业、数字生活、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每一个都是一个大的方面。现在可能跟我们的生活方式紧紧相连的各种各样的产业非常发达,但是数字政务、数字文化这两方面才刚刚开始发展。特别是把音乐、美术等等这些文化的东西引进数据产业,现在这还是一个新型的行业,是吧?又比如在xxx的一些座谈会议以后,现在考古的文化也开始进入到数字产品,这都是xx的一些产业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和休闲也都在改变。我们要建立一套把生产者、消费者、中间商、传递者这所有的东西链接在一起的方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实很复杂。你要想发展产业,就要去寻找在这样一个链接过程里面的问题。
我们现在也要把各种各样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要把计算、交互、链接整合到一起,这是互联网产业整个的走向。我也想提出一些问题,我觉得我们的链接出现了问题。比如现在机场的设备越来越现代化,但是候机需要的时间没有变短,反而有时候越来越长。我最近出差收到很多机场的通知,都是要提早两个小时到。我认为这可能是疫情防控部门跟机场跟航空公司的链接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们可以思考的。
还有现在电子公务的效率比较低,这是不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原来的职能部门的划分是不是合理?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决定了我们办事的效率,对不对?那么未来这些不同的职能部门怎么样链接,我觉得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这个涉及的面太广了,不是xx两天可以解决的,但是至少我看中山在做这样的一个尝试。过去那种条条款款的划分方式,如何去把它链接起来?这是我们今天做公务的一种挑战。
另外还可以看我们的收费站,虽然有电子化了,但有时还要排很长的队。我觉得这一套通行的东西还是反应太慢或者经常故障,这个产业是可以继续去突破的。我们试图用机器来代替人的地方,往往还是赶不上人的速度,对不对?我们去高铁站、去各种收费的场所,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便捷的问题。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从珠三角北上的车24小时都出不了广州。我在从化这个地方跟着导航转了三四个小时都没转出去,xx干脆在从化停下来了。那么政府部门是不是可以事先做一次风险防范的预演,是不是能防范整个交通崩溃的情况?还有我们去坐高铁,除了刷脸以外还要刷身份证,我算了一下要刷5次,这也是一个问题。车站和车站之间、车站跟班车之间的链接有没有问题?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觉得刷一次足以,对不对?
为什么机器跟机器的链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只要跟人、跟群体发生关系就会很难?对于人,最难的就是人的不确定性、个性、非理性等等。所以我们做工科的人往往是把人看成是理性的:每个人一定会选择速度最快、最省时,我们就是有一种这样的理性的想法,但是其实很多人都会不一样。所以我说电子政务办公系统为什么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监督系统的话,每个人处理一个部门的东西的结果可能不一样。我这几年出国办手续都办得很艰难,只要在一个职能部门出了问题,他就要打回到原点,然后又从原点办起被另外一个部门又打回来,这样往往返返。我想说给在座的要搞互联网软件设计的各位:怎么样设计一个打破不同职能部门不沟通的情况的平台,我感觉非常重要。或者说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想到人的个性化、差异性、主观能动性。因为人不像数据,人的这种主观能动性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可能要考虑这些东西,当然还有涉及到隐私的各方面。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问题就是区隔性。我们换一个群体,它就会有边界,就把一个一个群体区隔开来。所以你要把这个区隔打破,完成链接,这是我们未来要做的。包括区域之间、部门之间也是。当然这些东西可能更根本的东西是互相矛盾的,比如说封闭与开发,这就是一个矛盾体,对不对?我们过去也讨论了很多,比如商住小区到底是建围墙好、还是不建围墙好?xx住建部采取了不建围墙的做法,但是也一直没有实行。这个住建部的文件应该是二零幺几年就通过了。文件一出来,有人也觉得封闭也蛮好,有利于防御。但是如果从整个城市来讲,那么肯定是打破小区的封闭会更好,对不对?所以人类历史一直发展到今天都是一袋矛盾,一方面要开放,一方面要封闭。封闭式的城市、封闭式的小区,用城墙把城市围起来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包括长城,我们是想把游牧民族阻挡在外,这也阻挡了跟游牧民族的交流,这是一个大的矛盾。所以如何处理这个矛盾,这也是一个问题。
影响我们链接的还有权力,是吧?因为各个不同职能部门的区隔跟权力的分配有关系,每个部门可能都不愿意放弃他的权力。这也是要从顶层设计来考虑的,怎么样打破这种权力分配的格局?这个就不是我们可以做的事,就需要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但是我想在有限的条件下还是可以做的。
影响我们链接的还涉及到安全。在现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安全成为了很大的问题。安全有很多种,有国土安全,有食品安全,有治安的安全,有各种各样的安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就增加了很多危险,因为所有的大数据平台都掌握了我们每个人的信息。大家有这样的经验是吧?你只要点过什么东西,后台就会不断的分析你,推算出很多的广告。现在每一种产品都可以成为一个人工智能的终端,这个终端实际上就把你的信息暴露了。上次我们去参观一个生产车载电池的公司,你只要用了它的电池,你的车跑到了什么地方?车子的信息都可以反馈回来。这么一个小的产品都是这样的,那么互联网的安全可能会变得更难保障。
影响我们链接的还有利益的分配,还有很多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影响是非常多的。更不要说还有民族的隔阂、宗教的差异等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发展产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为不管怎么样,个性化服务在我们的未来是一个趋势。
“新冠”给我们的全球化,给我们的生活方式,给我们的产业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是发展理念的变化。过去强调的是以经济为中心或者以政治为中心,现在强调以人为中心,对不对?生命高于一切。另外还有对全球化的理念的变化。过去我们只看到了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正面的东西,但是现在全球化的收缩论、脱钩论越来越多,因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好像全球化使疾病带来的危害性更大。所以我经常告诫大家,不要对国外的疫情幸灾乐祸。因为现在全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管在哪一个角落,只要有一例就会影响到我们全球。另外,产业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会议软件马上就发展得很快,在美国的一家视频会议软件开发商Zoom公司,市值一下子增长到几百亿。线上会议的需求增加了,这个互联网产业整体上还在发展。但是也有很多企业消失了,也有企业需要重组,这些都会给我们未来的人才需求带来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那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会更加谨慎的考虑出行,对不对?这对旅游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另外还有一个产业政策的变化,对过去的产业政策,我们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现在我们开始把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了。
数字经济也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转变。我觉得一个是年轻化,现在的IT产业几乎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去腾讯、阿里巴巴参观,看到的都是年轻的面孔,35岁都算“老人”了。第二个就是就业的灵活性和流动性扩大。现在在互联网产业工作的没有流动过的人可能都不算人才了,所以现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互相包容也很厉害。它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新模式,比如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兼职就业等等。另外它也推动了就业的优化升级。我以前说过一句话:珠三角前30年是靠农民工发展起来的,后30年可能是靠培训农民工发展起来的。新的互联网产业导致了农民工就业的转型。所以实际上我们中国互联网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得益于农民工。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时候,马云带了4个农民工去纽约,结果上了时代周刊,时代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能够爆发成功、中国的持续发展,就是这些农民工在默默无闻地做贡献。现在农民工在减少,但是估计2020年还有几千万的农民工在珠三角。我认为培训农民工熟悉新的产业,是未来我们珠三角未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数字经济产业的转型带来结构性失业的风险。我觉得对于政府来讲,逆向的分析很重要。我们现在讲社会治理、社会安全,失业肯定是跟社会安全密切相关的。所以说我们哪些产业会淘汰,哪些企业有可能要搬迁,这些东西都是要考虑的。现在机器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人工智能在取代一些就业岗位。我看了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农民工群体很大的行业,就是建筑业和制造业,而现在建筑业跟制造业恰恰是人工智能发展比较快的。还有新旧产业的更替也会带来结构性的失业风险。
在数字化时代人才的基本特征,一个是文化适应,就是我们怎么整合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际资源。另外就是学习的能力,现在教育部正在搞新文科、新工科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这种学科的划分是150年以前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的分类方式,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所有东西都改变了,我们过去的那种专业划分也要变,我们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要变。新文科、新工科强调的就是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在想,可能以后我们大学的公共课也要改了,像计算机这一类的课程、互联网的基础的课程应该成为公共课。另外就是要有情商,要阅读他人、要理解他人,要能够跟别人和睦相处。
这里有一个谷歌的例子。谷歌的企业文化中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员工一定要把20%的时间花在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上。也就是在上班时间中,每周五天里有xx必须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旅行、打球、和其他爱好。他们想强调就是,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除了本专业的兴趣以外还要有其他的兴趣,这样才会促进你的创新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公司的管理方式可能也要变化。你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去创造,而不是说行使行政主管的权利强制员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个可能是未来经理人会有的一个变化。另外还有员工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定位。我们经常说每一个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不断的学习,终身学习。这个是腾讯公司的新的总部,他们把人工智能的东西都装在总部里面,然后所有的员工在使用的过程里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xx就是在大湾区的建设里面,我们怎么样从“人口的红利”到“人才的红利”?一个是精准引才、服务留才。二是破除人才流动障碍。三是把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升级,推广至地方中心城市,实现人才配置均衡。四是针对大湾区数字化转型,加快培养有能力在跨境电商或产业数字化方向制定行业标准的专业化人才,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五是制定行业规则,规范行业进入、退出方式。 当然,现在人才还是流向发达的地区,比如长三角、珠三角。谢谢!